第二七六章 死人不需要讨论利益问题-《春回大明朝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然后基层组织也被他们控制。

    那时候乡贤们可就真的又卷土重来了。

    所以杨丰干脆一步到位,根据人口数量给那些地主保留可供自己耕种的,剩下的统统给他们分了。

    “濲阳公,我其实对你们抵抗分田反而很不理解。”

    杨丰说道。

    “辽东侯请示下。”

    申时行赶紧说道。

    “经商赚钱多还是种田赚钱多?”

    杨丰说道。

    “这个,若说起来,自然是经商赚钱多。”

    申时行说道。

    “开纱厂赚钱多还是种田赚钱多?”

    杨丰说道。

    “开纱厂。”

    申时行很干脆的说道。

    “好吧,开纱厂和经商都比种田赚钱多,我取走对你们来说赚钱最少的,保留甚至扶持你们搞赚钱多的,那么你们为什么要反对呢?更何况分田之后,那些农民都吃饱饭,手中有余钱,他们会买更多东西,你们会赚更多钱,你们可以去各地看看,那些分了田的地方夏粮下来之后,几乎所有人都在做新衣,甚至还有人在盖新房。

    过去他们连饭都吃不饱,根本买不了多少东西。

    但现在他们吃饱饭的同时有了余粮换钱,那么他们就会去买各种东西。

    盖新房,穿新衣,甚至娶新妇,所有民兵区都在干这些,甚至都影响到了苏松的纺织厂。

    布匹价格都在上涨。

    整个民兵区都在要更多布做新衣,更多钢铁做新农具,更多木材盖新房,甚至他们也可以喝茶了,他们也能吃肉了,吃糖了,就是一家添一个茶壶,也让那些陶瓷工厂供不应求。可以说所有商品他们都想买,因为小孩都进小学,连文房四宝都供不应求,宣城士绅投降时候都很委屈,现在都顾不上委屈了,他们都在忙着赚钱。”

    杨丰说道。

    这是必然的结果。

    江南这片土地的亩产量太高,一个五口之家就算种十亩地,一年也是四五十石的收入。

    秋收三石,夏粮一石五。

    这是江南这些地方基本平均亩产。

    然后交出十分之一的田赋,剩下吃饭有三十石足够,剩下十几石就算以目前的粮价也是近十两银子,如果再有点额外收入,一年吃饭之余还能剩下十两以上可支配收入。

    消费能力就有了。

    手中拿着银子谁不想做身新衣服?房子太旧的也想盖新的,原本喝不起的茶吃不起的糖,用不起的铁制农具,现在统统都可以入手了,消费能力的暴涨让目前完成土改的超过两千万人口,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,陡然增加的需求让所有工商业者都惊喜的发现自己做什么都赚钱。

    这就是内需市场的形成。

    大明那点海外贸易,在内需市场面前屁都不是,这个时代海外消费能力加起来估计都不如南直隶。

    海外谁能消费大明的商品?

    欧洲底层百姓吃糖都得去药剂师那里当药品买。

    整个欧洲加上俄国一亿人口,能消费起大明商品的不超过十分之一,剩下印度那堆乱七八糟国家人口也超过一亿,能消费大明商品的不超过二十分之一,剩下还有哪里能消费?

    非洲的黑奴?

    海外贸易唯一的价值是引入白银作为货币。

    但货币本身并非必须白银,朱元璋拿纸币一样玩的很好,相反白银流入过多反而是有害的。

    因为这些白银并非流入政府手中,而是全都落入士绅的口袋。

    而政府没有货币控制权意味着什么就不用说了。

    “辽东侯,田地是枝干,其他只是花叶,纵然繁花似锦,还是长在枝干上的,阁下抽去枝干,花叶岂能独存?”

    赵志皋说道。

    “濲阳公,你可以明说的,枝干在我手中,我要花叶凋零就凋零,我要它们繁花似锦它们就繁花似锦,可这难道不就是我想要的?难道我会允许有脱离我掌握的人?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利益问题,那我可以明白的说,只要愿意在我的控制下,那么分田地不会造成地主的真正损失,因为他们都有资本,他们可以转为工商业者赚钱。

    如果不想在我控制下,那这个问题也就没有意义了,因为我会砍了他们的人头。

    死人不需要讨论利益问题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